欢迎访问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网站

教学科研

当前位置: 教学科研>

致反对“请不要让学生在课上举手回答问题”的老师

作者: 时间:2024-05-29 18:39:07 点击:5776

001 浪费时间

有老师说,按照你那样的操作,一节课回答不了几个问题,优生会觉得浪费时间,差生也回答不了,觉得是折磨。

有老师说,这种方法,40、45分钟的教学任务肯定不能完成,就成了一锅不生不熟的饭,怎么吃?

想想,这的确是老师们的困难所在。只不过……

如果差生回答不了,是不是要想办法让他们能回答,让他们在课堂上建构成功,而不是放弃他们?如果问题在不同学生之间流转,优生也在思考,怎么就在浪费时间呢?

如果40分钟的教学任务完成了,那是内容讲完了,还是学生学完了?标准是什么呢?

另外,归根结底,是要考虑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是值得让全部学生都思考的问题,全部学生都能参与的问题,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程度,但是都能答上来,然后从中引出新知才是最重要的。推荐阅读我之前的文章《崔佳||由浅入深的探究任务怎么设置?》,你会看到到底什么样的问题能让所有人都参与思考,进而激发学习需要。

另外,我想说,我在鼓励所有人都思考,但是我深知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在同一个时间达到同一个目标水平。学生之间肯定有差异,但是我就要在课堂上表现出“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”的样子,而且我要确保“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进步”,而且我要确保“每个人都在超越之前的自己”。我是要通过“不举手”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。我想这个目的达到了,大概学习也会自然而然的发生,而且是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发生。

002 这里有人在牺牲

有老师说这看上去貌似照顾了所有人,其实为了照顾一部分人,牺牲了另一部分人的时间。

有老师说,教育是让优秀的人变得更优秀,你这样就剥夺了学生的表达欲望,慢慢这些爱发言的学生就变得不再几级了,不能为了不积极的人而牺牲积极的人。

我想说,“一部分人” “优秀的人” “积极的人”,这都是老师心目中贴的标签而已,在教学生的那短短的时间里,给他贴了一个标签。你怎么知道这些“积极”与“不积极”的标签生成的过程中是否也有你的“功劳”?

学校里的教育为什么会两极分化?那是因为我们很早的就主动放弃了一些人。

那我不让举手回答问题就是在“折中”吗?事物的发展只有“两极分化”和“折中”两条路吗?难道就不能在“共同思考”的前提下“共同进步”吗?如果每个问题都跟每个学生有关,你为什么认为学优生在浪费时间呢?不是都在思考吗?你提问学优生,就是在为学优生好吗?也许他只是在回忆一个答案,而没有思考。通过拉长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范围,你怎么就知道在损害一部人的利益呢?

003 让差生难堪

有老师说,爱不爱学习是天生的,随机提问学生,是给学习差的学生难堪。

我看到这个留言,心中一大震惊。我们老师中居然有人有如此大的“固定思维”。天生的、不可变的事情有多少呢?现在连身材都可变,外貌都可以整形。爱不爱学习是天生的?每个人都天生爱学习,不信你看他们学习游戏的速度多快?(我了解过很多游戏,光游戏规则看起来就看不懂)

学习差的学生之所以会难堪,大多是我们在提问后会给他们一些评价。比如

“这么简单你都答不上来?”

“我都讲了很多次了你怎么还不会?”

“你一直不学习对得起谁?”

“你这样拉了全班的后腿”

或者在班级同学看“笑话”的时候,没有进行干预。犯错是学习的机会,而不是嘲笑或窘迫的机会。

回答不上来问题并不难堪,难堪的是后续的处理。

如果老师让学生认为“答不出来”是难堪,那又是我们一个新的需要探讨的课题。

 

 

该文章转自于:教育技术应用实践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P82xT0zt1jPz2bnS_y1f7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