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网站

机工学习

当前位置: 机工学习>

焊缝咬边如何鉴别与防治

作者: 时间:2025-07-01 09:27:17 点击:3464

焊缝咬边是焊接过程中因参数或操作不当,沿焊趾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,会减少母材截面积并引发应力集中或裂纹。通俗来说边上像狗咬的一样不规则状就是咬边。

1.‌定义与特征‌焊缝咬边(undercut)指焊接时电弧热量过高或操作不当,导致母材边缘熔化后未被熔敷金属充分填充,沿焊趾形成的连续或断续凹槽

其特征包括:

‌位置‌:多出现在立焊、横焊、仰焊等位置;

‌形态‌:分为外咬边(坡口开口面)和内咬边(坡口底部面),或连续型、断续型及道次间咬边;

‌危害‌:减少母材有效截面积,引起应力集中,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时边缘淬硬易引发裂纹。

焊缝咬边典型图片

2. ‌产生原因‌主要与焊接工艺参数和操作技术相关:

‌电流与电弧‌:电流过大、电弧过长导致母材过度熔化;

‌运条不当‌:角度错误(如焊条偏向一侧)、摆动不合理(边缘停留时间过短或过长);

‌其他因素‌:保护气体选择不当(MAG焊)、焊脚高度过大(立焊单道>9mm)、磁偏吹(直流焊)。

3. ‌防治措施‌根据权威来源总结的解决方案:

‌参数优化‌:降低电流、缩短电弧长度,采用交流焊替代直流焊;

‌操作规范‌:矫正焊姿(如短弧焊),调整运条速度(边缘稍慢、中间稍快);

‌工艺改进‌:多道次焊接、减小摆动宽度、指向厚板电弧,坡口加工与装配间隙均匀化。

4. ‌修复注意事项‌修复咬边时需控制热输入,避免因焊道尺寸过小导致冷却速度过快,增加氢致裂纹风险。建议采用小直径焊条(φ2.0~3.0mm)覆面焊,保证底层熔合。

 

该文章转自于:焊接之家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4XR10Ais3ip0VJk7AA2X2Q